您在這裡

|第九屆佳作團隊|花蓮縣宜昌國小 - 宜昌海HI隊 - 老漁夫與海:逐漸消失的鏢漁業

團隊資訊

學校名稱: 
花蓮縣宜昌國小
團隊名稱/班級: 
宜昌海HI隊
指導老師/家長: 
林嘉琦、沈盈君

行動資訊

主題名稱: 
老漁夫與海:逐漸消失的鏢漁業
執行日期: 
2019/03/012019/11/02
所屬專案: 
2019 第九屆 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

行動內容

S 看見世界: 

花蓮外海有一條暖流流經,名叫黑潮。三年級時我們開始研究這條洋流,過程中,我們找了很多資料與書籍來參考,某次在海洋文學家廖鴻基的文章「丁挽」中讀到:每年中秋過後,在東北季風和黑潮交會波濤洶湧時,會出現一種旗魚:丁挽,所以在此時節,漁人就會開著鏢漁船與牠們在海上進行搏鬥。

為了對鏢魚船有更深入的了解,我們開始查詢資料,才發現鏢漁船是過去從日本引進的船隻,但因為這個工作危險性高,需要很大的勇氣,收入又不穩定所以已逐漸沒落了,捕魚方式也被許多快速但破壞性的魚法所替代,讓我們覺得很傷心。因此,我們對這種捕魚技術產生很多好奇與疑問,為什麼這項友善的捕魚方式竟面臨失傳危機?台灣的漁業環境到底面臨什麼挑戰?

T 發想: 

在閱讀了很多相關資料後,在四年級時,我們利用心智圖發想我們後續可能可以進行的行動,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行動,讓更多人認識鏢魚也,也能找到問題,能夠讓鏢漁業不要消失。所以在某一次花蓮縣資優教師的海洋策略聯盟課程中,老師詢問我們願不願意向大家介紹黑潮跟鏢魚船?我們分成兩組,嘗試的製作了海報,我們分別站在太平洋海岸邊,以及花蓮漁港的鏢魚船前,跟大家介紹我們調查資料後的發現,讓大家可以多認識這種漁船,我們想像如果大家都能對這片海洋有更多的了解,對這樣的捕魚方式有更多的了解,或許就會更願意購買鏢魚船所捕撈的漁獲,鏢魚船也就不會那麼快地消失。

但是在這次的活動結束後,我們發現大家雖然了解了鏢魚船也了解了黑潮這道洋流,但是還是不知道鏢漁業真正沒落的原因,在此時我們又去看了更多的資料,某次搜尋到公視的紀錄片「戰浪」,從中看見鏢魚人們的辛苦,影片中也提到「台灣以後可能沒有魚可以吃了」,這讓我們發現,海洋的事情比我們所知道得更大更廣,所以我們要找到最後的問題,一定要透過實際的訪查漁人,並且了解一般民眾購買魚貨的想法,才會知道最後的答案,也才能提出真正可行的解套方式。

A 行動: 

我們在最後決定了兩大行動,分別是:(1)訪談漁人與漁會代表(2)調查民眾對於友善漁法的看法。我們實際到漁人的家以及漁會進行拜訪,總共訪問了老中青三為漁人及一位漁會代表。除此之外,我們更取得了160份有效問卷,了解花蓮縣民眾對於友善漁業的看法。從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,原來鏢漁業的快速沒落,背後的因素來自於海洋資源的快速枯竭,除了破壞性漁法的大量捕撈外,人類未能有效的選用友善漁法所捕捉的魚,也是一大原因!

從我們的行動中,我們發現了三個很重要的結果:
(1)花蓮漁業樣貌多樣化,但近年魚獲量持續減少,流刺網大量捕抓使得海洋資源快速枯竭。
(2) 旗魚瀕臨絕種,鏢漁業面臨凋零危機,年輕漁人紛而以其他快速工業漁法替代或轉行。
(3)八成以上的民眾支持友善漁法的推動,並希望在購買漁貨時知道漁獲來源,以維護海洋環境資源。

所以,我們也同步的建議政府單位與民眾
(1)應設立友善漁法推廣教育中心,保留失傳的鏢刺漁業文化
(2)積極推廣民眾選用友善漁法魚獲,選用當季魚獲食用。
(3)訂定相關法規,打擊非法捕撈
(4) 設立水產產銷履歷保障友善漁法。

G 收穫: 

我們把我們這三年來的行動和研究,分享到花蓮縣的小論文競賽中,獲得了本土關懷類組第二名,更於賽後受花蓮縣長之邀,在縣府安排下報告給局處首長與學校單位聆聽,並提出了我們的建議,獲得了極大的回響。花蓮漁業科的科長也回應我們,花蓮地區海洋資源的快速枯竭是很大的事實,對於我們所追求的真相感到很欽佩,數據也非常正確,這的確是未來花蓮縣需要極力解決的困境。另外,我們的行動也獲得農傳媒報導的關注,以「當小學生遇上漁人鏢旗魚漁法『被退場』的震撼教育」為題獲得報導。

目前我們仍持續地在努力,希望能直接跟漁業署對談,有機會推動與設立水產產銷履歷,才能真正的解決海洋枯竭的危機。

活動成果

活動影片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